《欧盟研究与创新》杂志盘点了2025年有望大放异彩的创新技术,这些成果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I助力破解大脑基因密码
欧盟资助的“人类大脑计划”,经过长达10年的深耕细作,成功绘制出迄今最详尽的大脑区域及其细胞结构图谱。
这些人脑图谱将为探索脑部疾病治疗方法开辟新途径。在人工智能(AI)的鼎力帮助下,人们有望深入基因层面,进一步揭开大脑的神秘面纱。
2025年,欧洲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木星”将在于利希研究中心启动,其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借助大脑数据与AI的深度融合,科学家将能够虚拟展示某些疗法对大脑产生的微妙影响。人们能在细胞层面进一步洞悉大脑的秘密及其功能。
空间太阳能发电稳步推进
空间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利用太空中的太阳能资源进行发电的创新技术。它通过卫星捕捉阳光并将其转换为电能,随后借助微波或激光等手段传回地球,为地面源源不断提供清洁能源。这项技术具有不受天气影响、日照时间长、传输效率高等优势,引领全球能源结构向“绿”而行。
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在重庆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将在平流层建成小型电站,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大规模的系统工作。
“有生命”的材料呼之欲出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程师正在利用真菌打造“有生命”的材料。这些复合材料不仅能够保持自身结构的完整性,还拥有神奇的自我修复能力,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家居用品、飞机零部件,乃至桥梁等大型建筑的制造中。
正在研发的由真菌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材料”,类似乐高组件,可由机器人灵活组装成特定结构。真菌具有超凡的耐受力,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且相对容易培育。此外,真菌细胞具备强大的连接能力,因为菌丝体能够编织出一个庞大的传感网络,在整个生物体内传递信号。这意味着,只需在材料中放置少数真菌细胞,这些细胞便会迅速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传感网络。
团队计划在这些“有生命”的材料中嵌入电极,以监听真菌发出的机械应力信号。他们还设想向真菌发出指令,让它们修复损伤或局部增强某些区域。
斯洛文尼亚普里莫斯卡大学研究人员则正在开发一种“有生命”的生物膜。它能够守护各种建筑表面。这些拥有“生命”的材料更加环保,可自我修复,具有净化空气的潜力,且成本更低廉。(本文摘编自《科技日报》2025年1月21日4版)